搜索
pic
/
/
/
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找到企业发展“金钥匙”

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找到企业发展“金钥匙”

  • 分类:帐篷村走笔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谢丽莎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4-29 15:33
  • 访问量:
  • 打印

【概要描述】

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找到企业发展“金钥匙”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帐篷村走笔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谢丽莎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4-29 15:33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自1921年成立以来,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、饱经风霜,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。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,中国共产党展现了超凡和卓越的领导力,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凝聚14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、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,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,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。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,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,在上世纪20年代,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,中国政党林立,我党是如何在诸多政党中脱颖而出,取得在全中国的执政地位,又是如何在改革发展中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,从中,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经验,什么样的理论,什么样的发展规律,从而找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“金钥匙”。

一、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中探索公司管理路径

4月9日,BBC挑事称“中国共产党只惧怕一件事情,那就是中国人民。他们不怕美国或英国,就怕中国人民”,广大网民纷纷回复“这是对一个政权最高的赞美”“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,为人民服务”。

早在几千年前,中国人民就领悟出‘水之于船,人之于政’的道理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我们讲初心和使命,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,不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实现宗旨的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。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,1978年,“对内改革、对外开放”的经济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;党的十八大以来,“老虎”“苍蝇”一起打,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。尽管在改革道路的探索上也出现过“文化大革命”“大跃进”这样的严重失误和错误,但重要的是,中国共产党改革的目标都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,他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反思,勇于承认错误,纠正失误,仍然深获人民拥戴。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,以员工为本的企业会得到员工的热爱。

改革可以很大,大到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,改革也可以很小,从公司管理到员工工作。近年来,三局开展了“解放思想,转变作风,健康发展”“思想再解放、改革再深化”等大讨论活动,制定完善了40余项规章制度,开展了“制度执行监督年”,从制度制定到制度落实,做了很多工作。我们是勇于面对历史包袱和现实困难的,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,逐步完善企业制度的,我们也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道路,在探索中完善管理的路径,就像中国的改革进程一样,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,建一座“摩天大楼”主要任务是夯基垒台、立柱架梁。坚定不移对标一流,不是照搬照抄别的企业的模式,而是结合自身实际,围绕企业文化,以员工为本,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,走出一条山西岩土特色管理道路。

二、从中国发展史中探索企业发展模式

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,位列全球第二名,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。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做了很多努力,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,坚持体制改革,上世纪50年代以后,全国10亿人口有四分之一挣扎在温饱线上,人民公社的“大锅饭”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贫困,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,每家每户有了自主经营权,多劳多得,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,很快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。我们企业发展中,或多或少也存在着“大锅饭”的历史遗留问题,也有过员工干多干少,干好干坏,对个人工资的影响不大的时期。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模式,尝试打破“大锅饭”的现状,有自主权才有积极性,2018年三局出台的《干部管理办法》,让能干实干者得褒奖受重用,让敢闯敢干者有“后盾”有保障,让得过且过者有压力“摘帽子”,严管与厚爱结合,正向激励和逆向激励并行,实现多劳者多得,有为者有位。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,通过考核定级,核算最终工资额,用两个30%拉大实干者与摸鱼者的收入差距,绝不让兢兢业业干事的人吃亏,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用人导向。

岩土公司自1990年成立以来,在几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经历多年的发展,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六百余人的队伍,从一项资质到覆盖工程建设领域的二十余项资质、从产值100余万元到10亿元。三十余年,完成了从0到10亿的飞跃性成长。有远大理想追求、有选贤任能机制、有严明纪律规矩、有自我革命精神、有强大领导能力,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朝气的“秘诀”,也是我们企业发展追求的不竭动力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相关文件

总局网站群

相关链接

版权所有: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 ©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597号-1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107号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太原